一、如何理解智慧路燈桿中的“智慧”,最終是要實現什么目的?
尹椿榮:智慧指的是實現互動。讓走在街上的人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冷冰冰的燈桿加一個燈頭或者其他設備。而應該確實給他提供便利,跟他產生互動,這個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和方向,智能化是手段,最終是能產生互動體驗。
王愛群:智慧是人與物要產生互動,是一個信號雙向反饋進行交流的過程。智慧就要能自動生成解決方案。智慧解決方案的目的是什么?為人服務。
邱永紅:大家一上來都叫智慧路燈,但其實里面應該分成三個檔次。
第一個是加上一個單燈控制,我覺得不能算是智慧路燈,它的定位就是一個智能路燈,加了一個控制平臺而已。第二個是在燈桿上面加很多設備,但是實際上它的所有設備都是到后臺來進行單獨控制的,這個從專家的角度來講,是叫多功能桿,不能稱為是智慧路燈桿。它沒有大腦在前面,前端沒有分析能力和處理能力。如果說具備了一些功能,在前端收集到信息以后能夠獨立處理,有大腦在前端進行快速運算這種能力的,這個才是智慧路燈桿。所以說要引導這個行業發展的話,一定要有明確的定義。
二、智慧路燈桿如何走進用戶的眼球,需要經歷什么過程?
尹椿榮:一個新技術的產生和發展是有過程的,人們對它的了解和熟悉也需要時間。首先你要讓用戶知道這個新事物,這是認知的過程,然后慢慢熟悉這個新事物,這是認識的過程,最后是看到新事物的優勢,這是認可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很復雜的,是需要成本和代價的。如果第一步第二步都走不通,絕對沒有第三步。那用戶不認可這個新事物,你要他去買你的系統,買你的產品是不可能的。
所以智慧路燈桿在推廣應用前,必不可少的一步是要進行概念驗證。證明智慧路燈桿的價值。有了概念驗證,接下來再去做一個可行的、確實可以落地的實施方案的設計。
三、智慧路燈桿試點建設需要考慮什么問題?
楊方勤:試點的建設不能盲目,一定要想清楚智慧路燈桿建成后到底給誰用?如何用?
例如:5G微基站建在桿子上面,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將來會不會統一來用?攝像頭,到底是給城管用、交警用、還是給公安用?
給城管用:城管用什么東西?解決什么問題?設備安裝的高度、密度行不行?給公安用:符合不符合公安的安全規范和要求?給交警用:是照車道形式情況還是照車輛違章?等等問題都要想清楚。
因此,沒有特定用戶的東西一定不要上,對于特定用戶買不買、會不會用的問題,商量完了以后再上。事先要采集好用戶的使用習慣,再去想如何滿足他們的使用習慣。
四、目前各地在智慧路燈桿上的試點情況如何,從何做起?
楊方勤: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智慧路燈桿是個好的事物,目前基本上北上廣深都在推動,其他城市也有很多試點。無錫現在好幾個區已經試點完成。他們先不講智能化的東西,先講共桿。把路口指示牌,交通信號燈等先拔掉,然后安裝到一個桿子上去。這樣就節約了土地,也更具美感?,F在智慧化還想不清楚,但是共桿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實用的。
上海部分區域、北京通州等地也是共桿先行,至于說智能化、智慧化在哪里?下一步可能要把各個部門的需求逐漸采集清楚,后面加上相應的設備應用才會出現。
五、如何看待智慧路燈桿目前的發展局面?
劉毅:智慧路燈桿是一個系統工程,牽扯面很廣,目前比較亂。像我們現在不光參與照明圈,還經常參與到智慧城市、通信界、物聯網界、還有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安防等領域。所以我覺得也是有一個邊界的問題,到底這個智慧路燈桿最后要做什么?也是我們現在不斷思考的問題。
楊方勤:智慧路燈桿現在特別火,各行各業跟它相關的都在探討可以不可以一起合作做這個事情。照明、交通、安防、通信等這些行業都參與其中?,F在是百花齊放,都在摸方向的時候,肯定會有一段時間是混亂期,需要一步步發展。
現在很多地方基本上都是試點,這個試點和當初的道路照明發展不一樣。當時道路照明發展更多的是照明產業聯盟在推動,從國家層面更多的是科技體系在推,現在是政府一把手在推動。
王愛群:我們需要理性看待智慧路燈桿的發展,企業不要盲目沖進去。它本身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情,涉及很多層面的問題,不是一個企業能解決的,是需要政府和產業鏈結合起來才能往下發展的。這是一個很嚴謹的問題,不是一個說好大家就一起上。